1985年,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与陕西省榆林之间的毛乌素沙漠,沙尘肆虐,风沙不停。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中,隐约可见几个人的身影。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老汉,他牵着一匹年老的马艰难前行。紧跟其后的是他的女儿殷玉珍,坐在马背上,双手紧紧挡住脸庞,抵抗着迎面而来的风沙,她时不时眯起眼睛,凝视着远方。
这位马背上的少女名叫殷玉珍,而走在前方的是她的父亲殷风军。父女二人此次跋涉沙漠的目的,不是迷路,也非旅行,而是为了完成一个重要的家庭使命——殷玉珍即将出嫁。
她的丈夫,名叫白万祥,住在沙漠的深处。白万祥的母亲早逝,自小便与父亲相依为命。由于家乡常年遭遇天灾,白万祥年仅8岁时,便随父亲离开家乡,迁徙至这片荒凉的沙漠。在沙漠的一块坚硬沙梁上,他父子俩挖掘出一个简陋的地窖,作为他们唯一的栖身之地。不幸的是,几个月前,白万祥的父亲也因病去世,留下他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这片无边的沙海中。
展开剩余84%自古以来,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家立业,尤其是婚姻这桩大事,对未来的生活影响深远。每位父母都希望能为子女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,除了人品外,物质基础也常常成为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。理想的伴侣不仅要善良贤淑,还应当有一定的经济支持,才能保证婚后的幸福生活。
然而,殷风军却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,他将心爱的女儿殷玉珍嫁给了一个孤苦伶仃的男人——白万祥,且婚礼的地点,竟是在这片贫瘠的沙漠中。为何他会做出如此决定呢?
殷风军的老家位于陕西靖边县,那里紧邻毛乌素沙漠,原本靠放羊为生。家中有六个孩子,殷玉珍是最小的一个。从小,她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和勤快,不仅容貌出众,而且十分擅长手工活,针线活、缝衣制鞋等技艺都做得相当出色。但最令大家称道的,还是她的厨艺,每一道菜肴都美味可口,吃过的人无不称赞。再加上她的嗓音清脆,能唱一些地方小曲,常常吸引着周围的男青年驻足她家门口,羡慕她的才艺与美貌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殷玉珍到了适婚年龄,殷风军也开始为女儿物色良缘。然而,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。殷风军放羊时,经常经过毛乌素沙漠,途经白万祥家时,他常常停下来歇脚,喝口水,渐渐与白万祥的父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两人脾气相投,最终结拜为兄弟。
白万祥的父亲身体虚弱,知道时日无多,便向殷风军透露了一个心愿——希望在有生之年,能亲眼看到儿子娶一个贤妻。在一次酒宴上,白万祥的父亲再三提起此事,而殷风军也因酒意而豪爽应承,答应将自己的女儿殷玉珍嫁给白万祥。
事后,殷风军回到家中向殷玉珍提起此事,尽管她心中有诸多疑虑,但她遵从父命,听从婚姻的安排。就这样,父亲酒后的承诺变成了现实,婚事也随之定了下来。
然而,就在婚事筹备期间,噩耗传来——白万祥的父亲因病去世,未能等到儿子成婚的那一天。这时,殷风军面临着是否履行承诺的抉择。尽管内心充满愧疚,殷风军还是决定坚守承诺,将殷玉珍送到沙漠,嫁给白万祥。
当殷风军带着女儿走入沙漠时,他的心情也十分复杂。殷玉珍虽然身处困境,但她的条件不差,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更好的婚姻。她此刻的“出嫁”,更多的是为了履行父亲的诺言,仿佛命运之轮将她推向了一个陌生的世界。
殷玉珍从未离开过家门,对于婚姻有着无数美好的幻想。然而,随着她深入沙漠,她开始意识到这并非她所憧憬的婚姻生活。当她来到白万祥家时,所有的幻想瞬间破灭。望眼欲穿的沙漠如死寂一般,四周毫无生机,只有无休止的风沙。
白万祥住在一间土坯房内,昏暗阴湿,简陋的程度让殷玉珍感到无法忍受。她跟随父亲走到地窖,那里的空间狭小到让她几乎无法伸展双腿,枯枝和干草铺在地上,几乎连基本的被褥都没有。殷玉珍望着这些简陋的生活条件,心中失望至极,愧疚的殷风军离开时,根本不敢直视女儿的眼睛。
殷玉珍在地窖里哭了一夜,第二天一早,打开门时,竟发现风沙已经将门口堵住,门缝小得只能勉强塞过一人。她和白万祥一起清理门前的沙土,终于可以勉强打开房门。进入厨房后,她发现碗碟和锅碗里满是黄沙,她不禁再次泪如雨下。白万祥默默站在一旁,无法为她安慰一句话。
殷玉珍嫁到这里后,整整哭了七天,每天都望着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。她的兄弟姐妹们得知她的困境后,纷纷伸出了援手,为她盖起了两间简单的房屋。虽然殷玉珍从中感受到了些许安慰,但她并没有就此屈服。逐渐地,她与白万祥相处愈加融洽,发现他是一个诚实可靠的男人,虽然沉默寡言,却对她极好。殷玉珍开始相信,只要两个人一起努力,一定能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未来。
此时,靖边东坑镇的一位妇女牛玉琴凭借着自己的坚持,已在沙漠附近种植了大量的树木,成功地为周围带来了一片绿荫。殷玉珍深受触动,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。她发誓:“宁愿累死在种树上,也不让黄沙吞噬我们的生活。”
1985年秋天,殷风军带来了一对羊,一只三条腿的老羊和一只健康的小羊。殷风军希望女儿能照看这些羊,以后靠羊为生。然而,殷玉珍并没有按父亲的意愿行事,她毅然将两只羊卖掉,用卖羊的钱购买了600株树苗。
白万祥全力支持殷玉珍的决定,他们开始了沙漠种树的艰难历程。尽管种树的环境极其恶劣,沙漠的温度高得令人窒息,夫妻二人依旧起早贪黑,努力坚持。殷玉珍用塑料布包住被烫伤的脚,继续不畏高温地工作。然而,风沙带走了她种下的每一株树苗,第二天再去时,许多树苗早已消失在沙漠的狂风中。
尽管面临接二连三的失败,殷玉珍并未放弃,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,继续进行着艰苦的种树工作。经过一年的努力,虽然仅有十几棵树苗幸存下来,但这对于殷玉珍来说,却是一种希望的象征,证明沙漠并非不可战胜。
她决定通过积累更多的树苗,增加
发布于:天津市